心理假 是甚麼? 企業 適合推行嗎? 一文全面知!
心理健康是現代社會中比較多人關注的議題,它可能會對個人生活或者工作產生重要影響。而近年社會漸漸開始討論甚至實行「 心理假 」的概念,給予那些受到壓力、焦慮、抑鬱或其他受到心理健康問題困擾的人得到喘息和改善的機會。目前較多實行心理假的是學校範圍,但其實 企業 也適合推行心理假。
台灣逢甲大學在2023年6月通過「心理健康假」一案,每個學期可以請假三日,毋須提供額外證明。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統計,目前15到24歲的死因,自殺高居第二名。而台灣有醫生指出,年輕人和學生群體自殺率上升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,涉及許多因素的相互作用,情感支持以及醫療團隊即早介入,都相當重要,心理健康假的確也可以讓大腦、心理「適時的喘口氣」。
在香港,自殺率逐年攀升已是長久以來的社會問題。根據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年報,死因裁判庭報告於2022年共有1,080宗自殺死亡個案,自殺率為14.73,較2021年的13.70上升了1.03,即每日有接近三人自殺死亡,而自殺數字及自殺率均自2007年以來最高。2022年間,曾經收到1070宗有關工作方面的電話求助個案,而有有關工作方面的自殺危機介入個案佔983宗的3.15%,有關工作方面的網上求助個案亦佔當中11.8%,為第二多。可見自殺問題不單單是學生需要關注的問題,工作中的成年人也不可忽視。
隨著時代進步,人們更加重視心理層面的健康和正視心理疾病的影響,因此僱主提倡提供心理假給僱員也是合情合理。但心理假具體究竟有甚麼好處?而企業可以做甚麼支援僱員?該如何制訂心理假準則?
對於僱員而言,心理假無疑是休息和恢復心理狀態的途徑,可以防止心理亞健康的狀態下演變成心理疾病,而原本受到心理疾病困擾的人也能夠得到改善和治療的機會。對於僱主而言,僱員的心理狀態會直接影響其在工作上的表現,在單獨工作方面會變得吃力。而公司環境大部份都需要團隊合作,如果有其中一些僱員受到心理問題困擾,而無法有效在團隊中合作,會從而影響整體僱員的工作效率和士氣。
隨著社會進步,大眾對於情緒病等心理疾病的認識增加,但仍然有不少對於患者的偏見和刻板印象未能打破。對於社會而言,推行心理假無疑是正視心理健康問題的一個表現,只有大家都不去漠視或逃避這個問題,才可以消除社會對於心理病的偏見和刻板印象。
至於企業可以多方面支援僱員,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援服務。首先是簡單的健康心理諮詢,為僱員定期作出心理狀態評估,或者提供初步的情緒問題判斷和支援。其次,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也十分重要,可以制訂職場心理健康政策,杜絕部份有機會影響心理健康的外在因素,例如過多的工作量、不合理的工作時長、負面職場人事關係等,預防勝於治療。企業也可以定期進行問卷調查,了解僱員在工作環境中的感受,或者工作遇到的困難和壓力,從而可以進行調解或改善。
除了上述的方法,有些規則和條例也不可忽視。僱主可能會顧慮,容易請假會令僱員非必要時濫用,又或者難以界定需要請假和支援的準則。因此,制訂明確的指引十分重要,指引內應該要包括具體資格或條件,例如心理醫生的證明書或病歷紀錄、指出客觀可量化的理據。同時亦要適時修訂準則,令規則可以更完善和更貼近勞資雙方需要。
延伸閱讀: 我究竟適合做甚麼類型的工作?看看自己的MBTI!(上) – 內向者 我究竟適合做甚麼類型的工作?看看自己的MBTI!(下) – 外向者
立即上JobMatriz,發掘你斜槓人生的可能性!